晉鴛
晉鴛名字怎么讀?
晉、鴛的讀音是jìn、yuān。音律優美,朗朗上口。
晉鴛是男孩名字還是女孩名?
根據喬禾起名網大數據性別分析,叫 晉鴛 的人,以女性居多。
晉鴛名字筆畫分析
『晉』字,為上下結構,部首為 日部,總筆畫數為 10畫。
『鴛』字,為上下結構,部首為 鳥部,總筆畫數為 10畫。
關注公眾號"星語名閣",即可進行寶寶起名在線體驗。
晉鴛名字五行屬性是什么?
晉鴛的姓名五行組合是:火-土。
晉鴛名字能打多少分?
晉鴛名字評分為:69 分(評分由喬禾起名網根據姓名五格數理測算得出,僅供參考)
晉鴛起名寓意
1、晉字起名的寓意:晉字取名寓指積極向上、蓬勃發展、位高權重之意。中性字,用字頻率為95分以上名字中使用了1437次。
2、鴛字起名的寓意:鴛字取名寓指美滿、甜蜜、活潑之意。中性字,用字頻率為95分以上名字中使用了1974次。
晉鴛字起名的含義是什么?
1、晉字起名的含義:指清純,陽剛,自信。
1、鴛字起名的含義:指穩重,敏銳,聰穎。
晉鴛名字好不好?
1、晉字用來起名字好不好?好,晉為吉利字。
2、鴛字用來起名字好不好?一般,鴛字作為名字使用的比較少。
晉鴛使用的人多嗎?晉鴛名字重名率高嗎?
1、晉字用來起名的人多嗎?約204889人次;第一個字用晉字占59%,第二個字用晉占46%,男生名字用晉字占84%,女生名字用晉字占24%。
2、鴛字用來起名的人多嗎?約2889人次;第一個字用鴛字占57%,第二個字用鴛占57%,男生名字用鴛字占57%,女生名字用鴛字占50%。
晉鴛名字禁忌與注意點
晉字起名禁忌
1、晉字五行屬性為火,根據五行火克金的原理,晉字起名忌諱用五行屬金的字起名。
2、晉字起名忌諱與先祖長輩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帶有晉字,晚輩忌諱用晉字起名。
3、晉字起名忌諱與同韻母ìn或同聲調去聲的字起名,這樣讀起拗口,沒有節奏感。
鴛字起名禁忌
1、鴛字五行屬性為土,根據五行土克水的原理,鴛字起名忌諱用五行屬水的字起名。
2、鴛字起名忌諱與先祖長輩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帶有鴛字,晚輩忌諱用鴛字起名。
3、鴛字起名忌諱與同韻母uān或同聲調陰平的字起名,這樣讀起拗口,沒有節奏感。
含晉鴛的古詩詞有哪些?
含晉字的詩詞
1、信陵君殺晉鄙,救邯鄲,破秦人,存趙國,趙王自郊迎。 —— 佚名《唐雎說信陵君》
2、宮之奇諫曰:“虢,虞之表也。虢亡,虞必從之。晉不可啟,寇不可翫。一之謂甚,其可再乎?諺所謂‘輔車相依,唇亡齒寒’者,其虞、虢之謂也。” —— 左丘明《宮之奇諫假道》
3、蘇晉長齋繡佛前,醉中往往愛逃禪。 —— 杜甫《飲中八仙歌》
含鴛字的詩詞
1、淡妝多態,更的的、頻回眄睞。便認得琴心先許,欲綰合歡雙帶。記畫堂、風月逢迎、輕顰淺笑嬌無奈。向睡鴨爐邊,翔鴛屏里,羞把香羅偷解。 —— 賀鑄《薄幸·淡妝多態》
2、鴛鴦在梁,戢其左翼。君子萬年,宜其遐福。 —— 無名氏《小雅·甫田之什·鴛鴦》
3、鴛鴦瓦冷霜華重,翡翠衾寒誰與共? —— 白居易《長恨歌》
4、教人紅消翠減,覺衣寬金縷,都為輕別。太情切,消魂處、畫角黃昏時節,聲嗚咽。落盡春花春去也,銀蟾迥,無情圓又缺。恨伊不似馀香,惹鴛鴦結。 —— 田為《江神子慢·玉臺掛秋月》
含晉鴛的成語有哪些?
帶晉字的成語
1、晉用楚材 —— 拼音:jìn yòng chǔ cái —— 取自《成語大全》解釋:指一國聘用別國的人材。
2、楚材晉用 —— 拼音:chǔ cái jìn yòng —— 取自《成語大全》解釋:楚國的人才為晉國所用。比喻本國的人才外流到別的國家工作。
3、楚才晉用 —— 拼音:chǔ cái jìn yòng —— 取自《成語大全》解釋:比喻用才不當。
4、不知有漢,何論魏晉 —— 拼音:bù zhī yǒu hàn,hé lùn wèi jìn —— 取自《成語大全》解釋:不知道有漢朝,三國魏及晉朝就更不知道了。形容因長期脫離現實,對社會狀況特別是新鮮事物一無所知。也形容知識貧乏,學問淺薄。
5、晉陽之甲 —— 拼音:jìn yáng zhī jiǎ —— 取自《成語大全》解釋:指地方官吏因不滿朝廷而舉兵為興晉陽之甲”。
帶鴛字的成語
1、棒打鴛鴦 —— 拼音:bàng dǎ yuān yāng —— 取自《成語大全》解釋:用木棒打散一雙鴛鴦。比喻拆散恩愛的夫妻或情侶。
2、鴛儔鳳侶 —— 拼音:yuān chóu fèng lǚ —— 取自《成語大全》解釋:形容男女歡愛似鴛鴦、鳳凰般相偕作伴。
3、打鴨驚鴛 —— 拼音:dǎ yā jīng yuān —— 取自《成語大全》解釋:比喻打甲驚乙。也比喻株連無罪的人。
4、打鴨驚鴛鴦 —— 拼音:dǎ yā jīng yuān yāng —— 取自《成語大全》解釋:比喻打甲驚乙。也比喻株連無罪的人。
5、鷺序鴛行 —— 拼音:lù xù yuān xíng —— 取自《成語大全》解釋:白鷺、鴛鴦群飛有序。比喻百官上朝時的行列。